
图为秋季的柴源蔬菜大棚。(柴达木日报通讯员江晓丹摄)
海西新闻网讯(柴达木日报记者吴婷婷 通讯员江晓丹)“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……”每当哼唱起这段旋律,都兰县香日德万顷良田泛金波的壮美画卷便浮现在眼前。
立秋之际,柴达木粮仓香日德已展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之景。一片片青稞、小麦闪烁着金光;在良种繁育基地,农牧民一字排开正在进行第二批田间去杂工作。
“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的青稞、小麦目前已进入灌浆期,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第二批去杂工作,九月中下旬便可进行规模化收割了。按照今年这个长势,预计小麦良种亩产1300余斤,青稞良种亩产1200余斤,仅这一片基地就能收获小麦3400余吨,青稞7620余吨。”良种繁育基地指导员冯斌军一边指导农牧民除杂一边说道。
今年,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流转香日德镇6个村1.8万亩良田进行青稞、小麦良种繁育,公司提供部分种子、化肥农药、器械并进行技术指导,由农户自己种植,待农作物长成并通过公司验收后,由公司统一按每斤高于市场价0.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。同时,在农作物育种、除杂期间因需要大量劳动力,公司以每天120至150元的价格聘请周边闲散农户在田间工作,种植户多渠道增收,种植热情大幅提升,粮食安全也得到进一步保障。
红白相映的田间地头,一株株藜麦晃动着硕大的“脑袋”在微风中舞动。自藜麦在香日德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后,因其亩产高、售价高、营养高的“三高”优势,6年间由最初的550亩增长至7300亩,高原藜麦带富了香日德镇一大批农户,成为了香日德镇特色农产品。
“当初,我村作为都兰县首家藜麦种植基地试种了550亩后,切切实实让农户看到了希望。目前,我村800亩藜麦长势良好,眼看丰收在即,预计可产200余吨,实现产值120余万元。”香日德镇柴兴村党支部书记包太燕说。
柴源蔬菜销售点人头攒动,消费者在各类蔬菜水果柜台之间穿梭挑选,“今年风调雨顺,大棚内的蔬果长势相当好。”柴源蔬菜销售点老板一边给顾客称重一边说。
近年来,柴源蔬菜大棚积极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,投资建成日光温室自然栋85栋,钢架拱棚自然栋47栋,500吨保鲜库一座,种植露天蔬菜110亩,占地面积达454亩,各类蔬果打破气候因素限制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,年产量达2000余吨,切实保障了各类新鲜蔬果供应,满足了群众生活需求。
香日德的秋天,犹如画家笔下一幅生动绚丽的油彩画:杭白菊微微露出纯洁的小脸、一串串枸杞鲜果在露珠的映衬下鲜红如火……缤纷五彩的壮美“丰”景,醉人心田、慰人辛劳。
推荐文章友情链接 |